zwc86777的个人空间

信息量4324

冬谒玄奘出家地--伊川净土寺2006-12-18 11:29:44

“僧玄奘,姓陈氏,洛州偃师人,大业末出家于东都净土道场。”——《旧唐书》
  在央视组织的“玄奘之路”大型文化交流活动——“重走玄奘路”备受世人关注之际,玄奘出家地——洛阳市伊川县的净土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,净土寺现状究竟如何呢?我们决定前往探访。
  这是一个云疏气朗、风和日丽的初冬午后。从伊川县城驾车东行,经水寨、姬磨,再向南过王庄、土门、夏宝,便抵达了水牛沟村。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,我们来到位于村北的净土寺。
  只见寺门前一条山涧淙淙流过,对面不远就是一座山坡。没有金碧辉煌,没有雄伟壮观,一个坐北朝南、古朴陈旧的院落出现在我们面前。肃立门首,端详良久,推开朱红色的大门,穿过一丛丛松柏,踏着19阶石板拾级而上,映入眼帘的是5间砖木结构的大殿。
  隋唐风格的石质廊柱,龙凤牡丹跃上殿脊,青瓦红门,雕梁画栋,飞檐翘角,残砖断瓦,印证着这里经历的千年风雨。虽说历经沧海桑田和岁月侵蚀,但是站在寺院中,依惜能感受到昔日的盛景与繁华,千载的历史犹如昨天,游离在苍穹间的,是不绝于耳的诵经声和氤氲缭绕的香烟。
  谈起净土寺,今年已经50多岁的村民赵有文如数家珍。他说,水牛沟原名叫鸾浴沟,这里没有村落,只有一个净土寺,方圆300多亩的土地都归净土寺所有,最盛时有300多名僧人。民国时期附近几个村子里迁来了一批人,村子也改名为水牛沟。“建国前后净土寺仍有一定规模,寺院从前到后像阶梯一样,一共分四层,分别是山门、天王殿、中佛殿、金刚殿、后大殿,再往上去是和尚的墓地。我小的时候,寺里还有永清、永涛两个和尚,也看到过金刚殿、中佛殿、天王殿,可惜1958年这几个殿被扒。有许多碑被拉走修路、盖桥、建大堤了。原来这里还有个写着“文官下轿、武官下马”的牌匾,现在都不知到哪里去了。”
 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,我们看到,大殿门前立的两通石碑,证实此净土寺是洛阳管内的著名寺院,是洛阳唯一的净土寺。东边为勒于明朝嘉靖十一年(1532年)的《净土禅寺记》,记载该寺曾由当时的“布政司、县政府以及伊阳、嵩县的僧会,会同洛阳乾明寺、汝州风穴寺、洛阳龙泉寺、嵩县龙泉寺等众多的寺院主持”共同立碑。西边的一通石碑为刻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的《伊阳净土梵宇佛像记并颂碑》,记载“洛阳管子休官林下订盟泉右……时则予方逆旅伊洛……见净土之祠宇……出自西方而南无者也……伊涯俯仰,陶情梵刹……瞻彼水峪寺曰净土,蜿蜒青龙训伏、白虎玄武垂头、朱雀翔舞……万世上祀,宫墙庙貌……”。
  我们还在寺中见到了立于雍正十一年的《重修水陆殿暨韦陀神殿碑记》,立于嘉庆十八年夏,“诘授朝议大夫江苏江宁府知府兼理盐巡道画吕燕昭书丹”的《净土寺大补修中佛六祖伽蓝殿、天王殿金刚殿碑》,这都是古代维修净土寺的记录,而最近一次是清道光二十年对大殿屋面的翻瓦维修。
  净土寺目前仅存5间正殿,殿内墙上依稀可见精美的壁画,梁檩上的烫金龙凤等物活灵活现。梁檩不知为何材质,从来不结蛛丝。大殿屋檐下还能清晰地看到隋代阴阳太极鱼图案的板砖,这在我国佛教建筑中极为难得。遗憾的是由于年代已经久远,大殿山墙上部前檐墙体出现较大裂缝,梁檩脱榫开裂。石质廊柱明显倾斜,只好用两根木棍顶着。
  在寺中,我们边走边谈,边谈边看,注目凝视,潜心遐想。村支书张军涛告诉我们,“净土寺在隋朝时期就有了,《洛阳市志》记载:玄奘俗姓陈,本名袆,家住洛州缑氏,就是现在的偃师市缑氏镇。陈袆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(公元600年)。小时候因为家境困难,跟着他二兄长捷法师住在净土寺学习佛经。由于小陈袆天资聪慧,十一岁时就熟习《法华》、《维摩》。在陈袆13岁那年,皇帝派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剃度僧人,陈袆也报了名。虽然年龄小,但他最终被破格录取,法号为玄奘。”
  “那就是说,按照玄奘‘大业(隋炀帝年号)末’在此出家计算,净土寺已经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。”我们问道。
  “是啊,史书记载玄奘大师在‘东都净土道场’剃度出家,伊川在隋唐属洛阳,如今伊川的净土寺就是隋朝的东都净土道场。”
  听着村民的叙述,不禁心潮腾涌,浮想联翩,我们仿佛看到少年时的玄奘走在寺中,时而跪下拜佛,时而喃喃诵经,在瑟瑟秋风中衣袂飘飘、神采飞扬。
  玄奘大师剃度出家于净土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,作为曾经辉煌的皇家寺院,净土寺名列《中国历史文物图集·河南分册》。在《河南佛教胜迹》记载的伊川县佛寺中,净土寺位列伊川县域诸寺之首。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净土寺曾出土有精美绝伦的隋唐时代的文物,有祭祀用法器、唐三彩器物等,虽然文物已流失,但净土寺曾经的显赫地位却不容置疑。
  在西安大雁塔门前至今还有唐太宗亲撰、褚遂良书写的《大唐三藏圣教序碑》,碑中写到:“有玄奘法师者,法门之领袖也。幼怀贞敏,早悟三空之心;长契神情,先包四忍之行……是以翘心净土,往游西域。”文内“松风水月,未足比其清华。仙露明珠,讵能方其朗润。”是说净土寺的自然条件虽然不比陕西的华清池,但其独特的环境,却培育出了像玄奘法师这样的“明珠”。
  此外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第四十九册《释氏稽古略》载:“(唐高宗)七月诏迎玄奘法师入居西明寺。四年十月,帝以玉华宫为寺,追崇先帝。诏玄奘法师居之。五年帝幸东都,敕召僧义褒慧立等赴洛京,见帝于合壁殿。叙论称旨。留住东都净土寺。”
  如今,“玄奘之路”大型文化交流活动——“重走玄奘路”却未能眷顾玄奘出家的净土寺,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。
  站在大殿前,清人张文德的《春日游净土、清凉、金山诸寺》一诗映入脑海,诗中这样写道:“晚来汲露煮茗芽,古寺无人犬护家。座上真文余贝叶,阶前云气绕昙花。蒲团半纳随藜杖,舍利多珠隐木瓜。为问老僧何处去,白云深锁众峰斜”而今,老僧早已不在,寺院几近破败,成就了高僧大德的净土寺留给今人的只有不尽的思索。
  天色已晚,我们要回程了。下阶出寺,不知不觉间竟有了轻盈走莲、踏云飞腾的感觉。环顾四周,天净无风,一色深蓝,西边出现了一抹五光十色的晚霞,古老的净土寺大殿在霞光的映衬下更添了几分神秘和庄严……
网站地图 - 手机版 - 留言反馈
个人空间相关信息由系统索引库每60分钟定时更新同步,非实时数据显示